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但是在宣宗之前,明朝皇帝并没有废后之举,宣宗如果真这么做了,开了这个不好的先河,肯定会被后世之人诟病,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宣宗也因此被后世称之为“风流天子”。
不过宣宗这个人是一个极其有主意的人,他聪明睿智,英明神武,同时也具有独裁的性格,或者说有点一根筋的意思,一旦认定的事情不会改变,别人往往是改变不了他的想法,很明显在废后这件事上,宣宗一旦决定了便是如此。
宣宗决定改立皇后之后,进行了一系列操作。先使孙贵妃率先生下皇长子朱祁镇,即后来的英宗,而胡皇后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,而且身体“又善病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宣宗和孙贵妃开始授意下面人造势,有些揣摩圣意的人也趁机上疏要求改立孙贵妃为皇后。
在这种情况下,并不强势的胡皇后坐不住了,只能知趣的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,改立孙贵妃为皇后,自己辞位。
但稳重的宣宗并没有就势同意,孙贵妃也是假惺惺地推辞,还煞有其事地替胡皇后说话:“后病痊自有子,吾子敢先后子耶”?
宣宗之所以这样做,只是不想做得太明显罢了,不想留下“宠艳妃而废元后”之骂名。
他的第二步是获得母亲张太后同意,孙贵妃虽然是张太后的同乡,而且是由张太后母亲送入宫中交由张太后教导,说明两家关系不一般,可能带点亲戚关系或者是交情很深,所以孙贵妃自然是张太后的人。
但孙贵妃有点聪明伶俐过头了,相比于能容人又话少贤惠的胡皇后,张太后还是觉得胡皇后更适合当皇后,因此张太后并不愿意废胡皇后,但耐不住儿子宣宗一再央求,加上她也明白宣宗这个人一旦打定主意,谁也改变不了,也不想因此与儿子闹僵,只能勉强同意。
得到张太后同意后,宣宗开始第三步,便是寻求朝廷重臣支持,但宣宗没想到的是虽然以杨荣为首的几位大臣都同意,但杨士奇却态度强硬的拒绝,几经争论,宣宗搬出张太后都同意了的筹码,才统一意见,获得重臣们的支持。
在完成这三步以后,宣宗示意胡皇后以无子多病为由上表辞位,自己再“勉为其难”地接受她的辞位,将其废后,退居到长安宫,以宋朝旧制,赐号其为静慈仙师,再改立孙贵妃为皇后。
虽然宣宗这一系列操作是有板有眼,先让孙贵妃率先生下皇长子,然后造势,再获得张太后支持,最后得到朝廷重臣支持,看似面面俱到,但也显得太过欲盖弥彰,难堵悠悠众口,史书记载“后无过被废,天下闻而怜之”。
说起来也是悲哀,宣宗朝的胡废后,可谓是古代废后中最冤枉的一位,是天下怜之。到了英宗朝,于谦被冤杀,更是一出悲剧,是天下冤之。
宣宗在几年以后也是后悔,为自己解释道:“此朕少年事”。不过是不是真的后悔,恐怕也要打个折扣,宣宗的后悔,更多的应该不是在于觉得愧对胡废后,而是觉得自己此举有损圣明罢了。
废后之举,宣宗不只是得了个“风流天子”称号,更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,自宣宗以后,有了废后这个成例在,后面皇帝废后是相当顺手。
像代宗要改立太子,废侄子朱见深太子之位,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,发妻汪皇后反对,惹恼了代宗便被废了。更离谱的是到了嘉靖帝时期,嘉靖帝要严惩武宗母亲张太后的两个兄弟,皇后张氏趁着嘉靖帝高兴的时候,替这两兄弟讲讲情而已,便被嘉靖帝一句话给废了。如此这般,可谓是影响恶劣,导致后宫的政治生态很是混乱,都没有规矩可言了。
张太后也觉得自己儿子做得过分,所以对胡废后也是多有体贴,经常召其居住在清宁宫,并且内廷宴会上,让胡废后居在孙皇后之上,使得“孙后常怏怏”。
可以说在这场明朝第一次改立皇后风波之中,柔善的胡废后面对咄咄逼人的孙贵妃,还有放弃自己的丈夫宣宗,都是极其被动,乃至是任其摆布罢了,虽然孙贵妃为了皇后之位,视其为死对头,但胡废后与孙贵妃并没有什么冲突,说到底这二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,只不过因为皇后之位,立场不同罢了。
当然胡废后唯一不足的一点在于,既然全程退让,没有捍卫自己的皇后之位,没有反抗,那么张太后将她居于孙皇后之上时,她其实应该是极力推辞,免得孙皇后忌恨她。
但胡废后并没有,孙皇后也聪明,知道宣宗也是有底线的,不敢挑衅自己的婆婆张太后,只能将这笔账记在胡废后身上。
因此正统七年张太后死,胡废后知道自己唯一的庇护没有了,痛哭不已,郁郁寡欢之下,在次年便离世。孙皇后也趁机报复了一把胡废后,只是用嫔御礼将这个曾经的皇后葬于金山。
正是基于以上两点,胡废后是无过而被废,还有她与孙皇后并没有什么冲突,只是立场不同罢了,所以英宗在晚年,历经人世沧桑,知人情冷暖,听到发妻的劝说,也就顺势追复了这位废后,恢复了她的名誉。
不过这时胡废后已经逝世20年之久,这迟来的安慰,虽然来得太晚,但后人读史至此,总是有所慰藉。虽然结局不太完美,但不平之事,总是有人管,有人去纠正,也不失为一种完美。如果不平之事,连如此聊以慰藉的结局都没有,事事如此,多了也读史而无味。
三、明英宗并非孙太后所出,可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决策。
虽然《明史·英宗前纪》中记载道明英宗的母亲是孙贵妃。
但在《明史·后妃传》中却记载道:“妃亦无子,阴取宫人子为己子,即英宗也,由是眷宠益重”。
为何在《明史》之中关于英宗生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呢?
主要原因在于明朝人的史料说法之中,就多有提到英宗非是孙太后所出,所以到了清朝,修史的人综合了多方史料,便将英宗非孙太后所出也写进史书之中。
再参考宣宗想要改立孙贵妃为皇后,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孙贵妃想要成为皇后,就要先为宣宗生下儿子,便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,马上率先生下皇长子,有这么巧的事情吗?
所以英宗应该并非孙太后所出,这一切不过是宣宗在背后支持罢了,所以孙贵妃在宫中指使心腹宫女太监,抢占了别人生下的皇子,将其据为己有,“生”下了皇长子朱祁镇。
不过宣宗和孙贵妃也的确是厉害,将这件事做的是干净利落,没有多少痕迹所言,所以《明史》也只是那般简单的记载。至于英宗真正的生母是谁,是什么样的下场,是如何被人夺走儿子的,都是史无可考了。
像宋仁宗为李宸妃所生,但父亲宋真宗为了使得宠爱的刘娥成为皇后,于是宋仁宗就成为刘娥之子,但还好的是,这件事并非了无痕迹,刘娥死后,宋仁宗便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真相。
但英宗在孙太后死后,也没有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,准确来说,英宗都不知道自己并非孙太后所出。
不过英宗两度为帝,前后在位24年,还是颇有政治手腕,在宫中那么多年,应该是清楚自己并非孙太后所出,不过找不到生母,加上孙太后对他也不错,所以他并没有捅破这件事。
清楚了这一点,英宗自然不会死站在孙太后立场,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追复胡废后的决定,当然这肯定不是关键原因。因为不论英宗清楚与否,他只要没说出来自己非孙太后所出,孙太后又对他有抚育之恩,两人依旧是共同利益体,不会只是因为此事而追复胡废后,英宗之所以追复胡废后,主要原因还是前文中交代的两点。
说起来英宗也是很有人情味的一位皇帝,他的一生很复杂,既昏庸又英明。年少时梦想成为父亲宣宗、曾祖父成祖朱棣那样的马上天子,于是御驾亲征想要证明自己,结果却是自己一生耻辱的开始,酿成了“土木堡之变”,复辟后更是冤杀于谦,再有“曹石之变”,是一步步将自己钉在耻辱架上。
但是他的后半生,却是如同浪子回头金不换一般,也是做了三件善事。第一件便是追复胡废后,第二件事是释建庶人之系,第三件事是罢宫妃殉葬,《明史》评价:“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”。
如果他这一生稳打稳扎,年少时没有那般无脑热血,不再幻想再现先辈上马平乱,下马治天下的辉煌,没有犯下那些错误,哪怕只是中规中矩的治国,即使只是萧规曹随般的延续父亲宣宗时代的政策,想必也定是有着一番作为,会留下美名,不至于留下那么多“恶名”。
不过英宗终究是犯了太多错,即使人格魅力无双,能使敌人成为好友,即使晚年做了不少好事,但前错难以弥补,只能是毁誉参半,甚至是批评大过赞誉太多。
回到明朝当霸王 无上剑庭 签到,我真是大明星啊 神婿在都市 重生:拯救全人类 凡尘劫之浮生绘 你好King 洪荒我女娲开局绑定聊天群 都市玄门医仙 伐天行 被迫走红 腹黑总裁小甜妻 全球天启 长生有术 焚天剑录 异世封天 我真只想搞钱 我的相亲流水账 余烬斗士 重生甜妻A爆了
关于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一觉睡醒后,温紫茉竟然穿成了小姐身边的丫鬟!什么?开局就出现一本书,告诉她三天后就嘎了?!这能忍?忍不了一点,直接摆烂!没准还能穿越回去!谁知道,摆着摆着怎么又嘎不掉了?更没想到的是,竟然还有奖励!温紫茉对此表示很满意!但是为什么那本书又出现了...
...
柳匀霜上辈子是农科大毕业的农业研究员。有着一对吸血鬼一样的父母,跟一个扶不上墙的弟弟,那天柳芸霜下班路上,遇到有一个人跳楼,她倒霉被那个人砸中,他们一起一命呜呼了。到了地府柳芸霜不干了,他冲着阎王大喊,阎王我已经够惨了,如果我到了死期,你能不能让我死的体面点,而不是让我被砸成肉饼。柳芸霜越说越委屈。阎王看着她有...
关于猫老六修妖传一个放荡不羁的毛老六,无意之中得到了仙界至宝吞天蛤蟆,他的魂魄被这个吞天蛤蟆带着跨越了时空,带到了一个修仙者的世界,重生在了一只黑猫的身上,从此,毛老六开始了他的修妖生涯…...
关于换亲替嫁军官后,娇软后妈赢麻了上辈子,沈梨嫁给离异带俩娃的穷小子,而姐姐沈梦月嫁给军官,可穷小子却逆袭成首富,俩娃一个成了科研大佬一个成了知名律师,人生圆满。可沈梦月的军官老公却台风牺牲,她变成俩寡妇,还被俩黑化的反派崽崽虐待惨死。这辈子,沈梨跟沈梦月都重生了。沈梦月设计爬上穷小子的床,抢走沈梨的亲事,沈梨笑了,等沈梦月嫁过去后就会发现她被极品小姑子刁难,被极品婆婆切磋,俩孩子也叛逆不好教,至于这穷小子能变成首富也都是靠自己,他就是个妈宝男草包。沈梨被换亲去海岛随军嫁给军官。沈梨吃着帝王蟹,鱼子酱,喝着椰子汁,军婚生活甜蜜蜜,被硬汉老公宠上天,俩崽崽也跟在她身后,奶萌奶萌喊妈妈。...
自信人生二百年,会当击水三千里!当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来袭,陆为民该如何重掌这人生际遇?从毕业分配失意到自信人生的崛起,诡谲起伏的人生,沉浮跌宕的官场,一步一个脚印,抓住每一个机会,大道无形,行者无疆,漫漫官道,唯有胸怀天地,志存高远,方能直抵彼岸。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官道无疆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