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建文帝
按照史书记载,建文帝天资仁厚、亲贤好学,似乎是一位充满大爱的亲民皇帝。但在对待权力上,他依然对“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”、“拥重兵,多不法”的现实十分敏锐,所以一上任就把削藩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限制藩王权力,特别是解除其军权,对初登帝位的建文帝来说的确是头等大事。但他和他的执政团队对如何削藩却想得过于天真,以为下上几道圣旨,派兵稍稍吓唬一下,先把胆子较小、实力较弱的几个王爷收拾服帖了,然后再解决像燕王朱棣这样实力雄厚的“塞王”叔父们,最终解除藩王们的兵权。
按照这个方案,建文帝首先逮捕了燕王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,并将其废为庶人。接着又以或有或无的罪名废掉代王朱桂、湘王朱柏、齐王朱榑、岷王朱楩的王爵,湘王朱柏不堪其辱自焚身亡。
一年之内轻轻松松解决了五个藩王,让建文帝和他的心腹们信心大增,把目光投向了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。朱棣也清楚自己的处境,但他绝不会坐以待毙,因此在装病卖傻的同时暗中做着起兵的准备。
朱济熺
此时的建文帝和燕王表面上仍然维持了正常的君臣关系,暗地里却进行了激烈的交锋,双方都派了密探随时窥察对方的动静,都想在即将开始的较量中占得先机。
这种平静其实就是大战爆发前的恐怖平静,只要一点火星,瞬间就会引爆一场结果无法预料的大战。
投下这个火星的是朝廷派来监视燕王的部队,他们据称抓到了燕王府的两名下级官员,并以煽惑罪将他们送到南京处死。建文帝借此派兵包围燕王府,妄图重演逮捕周王朱橚的戏码。
已经没有退路的燕王朱棣也愤然起兵,袭杀了北平布政使张昺,都指挥使谢贵,控制北平城。然后,以朱元璋颁发的《皇明祖训》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逆,必举兵诛讨,以清君侧”为依据,提出了诛杀齐泰、黄子澄以“清君侧”的口号,正式发起了历时三年多的“靖难之役”。
四、燕王取胜不轻松
“靖难”的大旗是拉起来了,但取胜却并非易事。从历史经验来看,藩王造反鲜有成功者,西汉“七国之乱”只持续了两个多月,西晋“八王之乱”虽然历时十六年,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。燕王要想取胜也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靖难之役
首先,“靖难之役”没有法统上的正当性。古人打仗都讲究个“师出有名”,朱棣虽然打出了“清君侧”的旗号,但朱允炆依然是君、朱棣依然是臣,以臣伐军就是篡逆,这一点朱棣自己也清楚。朱允炆继承帝位再不合理,但那是经过朱元璋认可的,你朱棣本事再大,但父皇老爹就是不传位给你,这个事实无法改变。皇帝削藩是天经地义,藩王起兵则是犯上谋逆,你的旗号再响亮、借口再完美,也很难得到普遍支持,所以历史上藩王起兵几乎均已失败告终,朱棣要想取胜绝非易事。
其次,燕王大多数都是在孤军作战。虽然老朱在世时赋予燕王“节制沿边士马”的权力,但前提是对抗北元势力的侵扰,没了这个前提也就没了这个权力。所以,在三年多的“靖难之役”中,除了他受他裹挟的宁王朱权外,其它各王没有一个支持的,他在大部分时候都在孤军作战,有好几次都到了失败的边缘,最终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。
再次,燕军在数量上始终处于劣势。建文帝在决定动手前,借北元侵扰调离燕王府的大部分护卫部队的同时,调派朝廷部队控制了北平周边及河南、山东等地的战略要地,朱棣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。因此,他刚刚起兵的时候,手里也就是几千人马,而朝廷第一次派出的军队就有13万之多,第二次更是达到了空前的50万之众,双方的力量对比极其悬殊。
当然,朱棣之所以敢于起兵对抗,一方面是被逼无奈,另一方面也是摸准了建文帝的软肋,基本上做到了知己知彼,对取胜虽没有绝对把握,但大体上还是比较乐观,否则不会贸然起兵。
第一、建文削藩也让自己陷入了孤立。朱元璋封建诸王的目的是让他们驻守“险要之地”、合力拱卫中央,而建文帝的削藩致使诸王人人自危、朝不保夕,自然和朝廷离心离德,他们虽然控制着战略要地,掌握着大量部队,但没有一个支持建文帝,基本上都在看热闹。手握太祖密旨的晋王朱济熺,驻扎燕王后方的辽王朱植、谷王朱橞等藩王们都按兵不动,建文帝实际上是在和燕王单打独斗。
第二、朝中没有可堪大用的谋略之臣。洪武时期的胡惟庸案,将朝廷勋旧几乎斩杀殆尽,留下的都是俯首听命的庸碌之辈,建文帝引为心腹又是齐泰、黄子澄、方孝孺又都是些腐儒,虽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,却无经世致用的政治才能,在太平之世也许可以广施恩德、造福黎民,但在乱世之秋却不堪大用,无论在政治斗争,还是在军事对战上,都几无谋略可言,最后的失败不可避免。
第三、手中没有匹敌燕王的统兵干将。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时,跟随老朱打天下猛将大多已经作古,剩下的蓝玉又是桀骜不驯、飞扬跋扈,把谁都不放在眼里,朱允炆根本驾驭不了。所以,老朱就罗织了一个谋反的罪名,把蓝玉及其它可能威胁大孙子的能臣干将一网打尽。从此朝廷再无。等到燕王起兵的时候,建文帝手中根本可用之将,只能派出年近古稀的耿炳文和平庸无能的李景隆,和战场经验丰富、指挥才能卓越的燕王作战,致使朝廷的63万大军却无法阻止最盛时不到10万的燕军进军南京的势头。
总的来说,燕王朱棣在“靖难之役”中优势并不明显,三年的战争打得十分艰难,几次影响重大的战役都是靠运气获胜。据《明史》中记载,在白沟河、夹河、滹沱河三场大战中,都是在燕军被打得狼狈不堪、即将失败的时候,突然“妖风”四起,瞬间逆转战场形势,燕军才反败为胜的,这未免也太过蹊跷了。至于这“妖风”的真相到底是什么,我们不做讨论,但这些记载却能充分说明“靖难之役”取得胜利一点也不轻松,朱棣也随时面临这战败身亡的结果。
五、到底是谁推动了“靖难之役”
虽然“靖难之役”发生在建文朝,但其隐患在朱元璋封建诸王时就已经埋下,老朱让藩王们据“险要之地”、掌精兵劲卒,有没有节制他们的制度设计,他们起兵造反是迟早会发生的。
分封制产生于商周时期脱胎于部落联盟的初级国家形式,是因为王室不具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,才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政治形势,历代商王和周天子只不过是盟主而已,当他们实力衰微后根本就无法节制诸侯间的相互攻伐,就连分封列国的周天子最终也亡于诸侯,汉初的“七国治乱”和西晋的“八王之乱”都是分封的恶果。
唐宋以来历朝历代,充分吸取了商周汉晋分封的经验教训,只把王爵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亲王享受待遇但不“之国”,更没有自己独立的封地和军政权力,根本没有实力和机会挑战皇帝的权力。
而老朱封建诸王又退回到了西周,藩王虽没有独立的封国,但有独立的僚属体系和直接听命于自己的独立护卫部队,“塞王”们甚至能节制沿边驻军,驻守的都是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,其地位已经已经和汉、晋时期的诸侯王不相上下,发生“靖难之役”不可避免,不同仅仅是由谁、在什么时候、什么地方发动而已。
因此,从本质上来看,燕王朱棣发动的“靖难之役”是朱元璋一手推动的,如果他死后朱标继位,也许诸王摄于大哥的威望而不敢造反,但谁又能保证三代或四代以后,“七国之乱”、“八王之乱”不会重演呢?
也许明武宗正德十四年(1519年)宁王朱宸濠叛乱,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!
异世封天 回到明朝当霸王 重生甜妻A爆了 余烬斗士 焚天剑录 都市玄门医仙 洪荒我女娲开局绑定聊天群 长生有术 我的相亲流水账 全球天启 凡尘劫之浮生绘 重生:拯救全人类 无上剑庭 签到,我真是大明星啊 我真只想搞钱 你好King 被迫走红 伐天行 神婿在都市 腹黑总裁小甜妻
...
徐志书出身贫苦,身世成谜!初中时期,喜欢上了姜瑛,后在姜瑛资助下,徐志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。大学毕业后,放弃京都工作机会,转而回到家乡竞聘副乡长,并因此踏入仕途。徐志书得到田佳佳叶佳玉韩等人的帮助并在丰富乡找到了真爱。...
关于都市异能天命主宰在繁华都市的喧嚣背后,隐藏着异能的神秘力量。平凡青年林尘,在一次意外中觉醒了多种异能,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飞速转动。他被神秘老者引导,逐渐发掘自身的巨大潜力,却也因此被卷入了异能世界的纷争。神秘组织对他虎视眈眈,而异能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让他深陷漩涡。在叶氏家族,林尘遭遇了内部的权力纷争与阴谋背叛。是在这混乱中迷失自我,还是凭借异能与坚毅的意志冲破黑暗,掌控自己的命运?林尘的每一次抉择都关乎生死,每一场战斗都惊心动魄。在这个充满异能与危险的都市中,他能否成为主宰风云的传奇存在?...
结婚四年,非但得不到回应,江晚意的爱意,也一点点被他消耗干净离婚吧,我成全你们!薄庭冷眼看着她为了吸引我的注意,连离婚都搬出来了?当晚,他跟人打赌,江晚意明天就哭着回来求和。谁知道,江晚意签下离婚协议书直接拿钱走人。薄庭依旧不信她很快就会后悔回来求我!直到薄庭参加长辈婚礼,看见她手上带的支婚戒,他...
关于穿越爷,你失踪的未婚妻回来了女主身穿透视有空间大阴阳师(一招将敌人灵魂打出体外,一个响指将敌人肉身烧成灰烬),超级强悍…不看风水不算命,爱看热闹,喜欢示敌以弱,扮猪吃虎…怕麻烦,常女扮男装…男主侯爷,男美人鱼,专情犟种(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),超级难骗…不念权不慕势,敢爱敢恨…认定女主就是失踪已久的未婚妻,甭管你怎么骗,我都智商在线,会反应过来的…阅读提示1本文是异世穿越,身穿,没有大家所熟知的儒释道,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盗墓捉鬼女主。女主是轮回之身,有前世的空间在手,但因为没有记忆,进不去仁慈但不圣母,对害过自己的,要杀但不滥杀。喜欢男主,但碍于男主有未婚妻,果断斩断情丝跑的远远的。却阴差阳错找回了部分身份。2当你以为这是一篇古代文,你发现它与星际接轨当你以为这是一篇后宅捉鬼文,你发现女主好像有点厉害过头了当你以为这是一篇宫斗宅斗文,你发现它好像是一篇游记3本文世界观完全架空,女主非万能,有个人喜好。适合年龄比较大书荒的朋友阅读。真实的穿越,就是会遇到许多问题的,不过是见招拆招,随遇而安罢了。...